• 首頁
2017
02
24

建築小旅行 慢遊台東與台南

撰文/吳佩霜

因生活而存在的建築,無疑承載著居住其中的個體,且影響著活動周遭的整體。請與我們一同回顧冠德玉山教育基金會在二○一六年舉辦的「建築小旅行」活動,分別走遊台東與台南的特色建築,觀照台灣當代建築與人情故事。

柯比意(Le Corbuiser)說:「建築是人類生活的容器。」這句話已然成為建築界共識;安藤忠雄引申為:「融合在自然中的生活才是住宅的本質。」進而致力創造與自然共生的空間。有感於此,冠德玉山教育基金會透過「建築小旅行」活動,探看人類對於空間營造與設計的匠心,與「生活容器」所容納的日常點點滴滴交會,進一不認識更多精采的台灣人文風景。

花東縱谷:兼享自然人文好風情

海岸、山脈、縱谷,描畫出花東的自然資源與景觀;而阿美、卑南、布農、太魯閣族……則蘊藏著這片土地上多元且豐富的原住民文化。花東地區是台灣的最後一片肺葉!
2016.6.16~6.17_2823

二○一六年六月,基金會召集一群建築愛好的夥伴在迎風搖曳的黃金稻浪中,品嘗池上割稻飯和碗公菜,展開三天兩夜的台東慢遊。當夥伴們為「好山好水」驚豔時,轉身就遇見耐人尋味的「好人情」。在這裡,返鄉青年魏文軒為我們介紹農民深耕細作而得的優質池上米,飄香而彈牙;移居此地的翔師傅親手包辦從產地到餐桌的新鮮好味,帶來迥異於日常的用餐經驗。
2016.6.16~6.17_131

沉醉在清新空氣、優美景致與悠然步調之際,當然沒忘記此趟旅行主題——建築。無論是特色民宿或建築師名作,都為我們帶來交會的光亮。「永安禾居」是建築師林志堅取法自然,運用平實建材與簡易工法,配合當地的地形和氣候,所創造出的宜人宜居。「鹿野書苑」則傳達出樸門(Permaculture)永續設計的精神,以竹子、稻草為天然鋼筋,借黏土、砂石和水塑型,實踐無毒生活。
IMG_4460

我們也沒有錯過到都蘭達麓岸部落,欣賞阿美族「取之自然,用之自然」的傳統建築。而在空間設計方面,以貨櫃屋組合而成的「優波堤舍」,裡頭機關重重,充滿童趣,讓我們驚喜連綿。主人周禪鴻說:「每個人都有建築設計的本能,就像蜜蜂螞蟻一樣自然。」接著轉往「江賢二藝術工作室」,親身體驗台灣獼猴共享海天一色的空間。
優波提舍_1574

人類與萬物同為寓居地球的過客,因此,因地制宜,創造人類、建築與自然萬物共生共榮的結構,才是恆久幸福的空間。遠離塵囂的台東,迷人之處正是如此。

台南老城:老中青交織新故事

屬於台南的獨特魅力是什麼?經過二○一六年歲末的輕旅行,同行的團員們一致認為是:老城歷史與新世代進駐者的創意和活力!
土溝_5309

以第一站「土溝農村美術館」為例,後壁區沒有一棟美術館,因為「村就是美術館,美術館就是村!」這得歸功於台南藝術大學的青年學子,以農田為畫布、農舍為展場、農產成了藝品,替高齡化農村啟動蛻變的契機。「優雅農夫田園野趣」執行長說:「空間是死的,我們只是努力讓空間結合人,說出動聽的故事。」
土溝_6882

前往台南市區,「和寂咖啡」店主所收藏的日本時代醫藥鐵牌與物件,搭配老磚牆和木桌椅,彷如時空跳越;餐點委請「小滿食堂」以台南在地食材烹煮古早味,讓老屋演繹五感交集,給人無比滿足。
和寂_3380

而此行的建築焦點「和光接物」是工作室與住家相連的西式老屋,從宜蘭落腳到台南的建築師黃介二說:「老房子很有趣,蘊藏上一輩人的智慧,維持原本使用機能是最棒的!」因而保留了舊有建材和格局,附加說不完的老屋細節和厝邊故事。
110728

我們還踏入府城老古蹟「兌悅門」的信義街,閒逛創意小店、「屎溝墘客廳」、「能勝興工廠」,以及外地青年移居開設的民宿、餐廳、藝術工作室,見證傳統與創新擦撞的火花。老屋、老街與老中青三代融洽共存的生活型態,繼續交織屬於這片土地的魅力。有人將笛卡兒名言改為:「我居故我在。」又或許我們該是時候靜下來,凝神傾聽空間說自己的故事。
信義街_7896

 

【行程參考】

回應
0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