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冠德銘傳建築國際講座|走進韓國超現實建築師Moon Hoon的異想世界(活動紀錄)
Profile Moon Hoon
Moon Hoon是一位以非傳統和玩味風格著稱的韓國建築師。他畢業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並在紐約和首爾兩地經營建築事務所。他的代表作包括 Rock It Suda、Two Moon、S_Mahal 和 Wind House。此外,他設計的 Sangsang 博物館 在2005年榮獲韓國建築協會(KIA)獎。他的藝術創作也廣為人知,部分繪畫作品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和柏林的 Tchoban 基金會收藏。
由冠德玉山教育基金會與銘傳大學建築系共同合作的一系列講座,在2024年末的霜降時節,由銘傳設計學院副院長李芝瑜請來有「超現實建築師」之稱的韓國知名建築師Moon Hoon來台進行講座。Moon的建築風格融合了夢幻、功能性與幽默元素,經常在設計中融入故事性,擅長打破建築的邊界,透過融合和混合多種學科元素來挑戰傳統的建築框架,這使得他的作品在國際建築界備受矚目。
塗鴉與建構主義的異想結合
Moon將這次講座命名為「塗鴉建構主義」(Doodle Constructivism),帶領觀眾走進他從童年塗鴉到成為建築師的奇妙旅程。他坦言,自己從4歲起就開始塗鴉,從未刻意選擇建築之路,而是以純粹的創作熱情自然而然地邁入此一領域。
直到今日,Moon仍然保持著畫塗鴉式草圖的習慣,探索建築作為未來生活方式的載體。他認為,建築應該反映文化與技術的融合,一張以韓國古老信仰薩滿文化為主題的房子畫作,描述透過結合全像投影技術(Holography),創造與親人「重逢」的體驗;將貝殼的柔性與保護性運用於建築造型;亦或將韓文字母的旋轉圖形轉化為建築結構……Moon躍然紙上的奇思異想,有些最終轉化成建築空間,而後真真切切地在現實世界裡建造出來。
Moon的商業建築立面美學
Moon對於城市立面的設計見解獨樹一格,他強調,建築不應該僅僅是靜態的結構,它應該與周遭環境和城市生活產生互動,他一直在思考如何為建築帶來一種「節慶感」的氛圍。
如果有機會經過韓國京畿道高陽市,由Moon Hoon建築事務所打造的「雙月樓」(Two Moon)儼然已成地標。這棟各自獨立結構的兩棟三層建築,是咖啡館與畫廊的複合式建築,兩幢水泥建築中間空出了一個球形的地方,在黑夜映襯和燈光照射之下好似明月。Moon說明,其創作背景來自一部80年代電影《Two Moon Junction》,委託人為一對兄弟,整體以混凝土為主要材料,但大量的月亮主題讓水泥擁有了柔和表情,立面上甚至有一系列比擬星宿的穿孔,與兩兄弟星座相對應,十分有趣。
位於首爾盆唐區街道轉角處,一家IT公司旗下的音樂公司成為此區塊最引人注目的建築。Moon選擇了看起來簡單的曲線牆立面,將設計重點在於窗戶的焦點配置,並以沒有裝設玻璃窗的戶外階梯,形成通往建築頂層平台的流暢線條,同時,階梯變成了面向街道的坐席區,和諧融入周邊環境。
此外,Moon還有許多不同面向的建築設計──坐落在韓國東大門市場外的一間Queens Bucket香油品牌旗艦店兼工廠總部,運用了一系列桶堆疊的外觀十足吸睛;位於寸土寸金的首爾,建造後期轉為商業住宅使用的Anzle Building,保留了摩斯密碼裝飾的曲面,凸顯了原設計意圖展現的童趣與活力。
在建築裡盡情玩樂的實驗性
對於現代建築的解構和挑戰,是MOON永不停止的嘗試。他的住宅設計常常帶有一些實驗性的元素,比如在建築中設置滑梯和互動性元素,創造出有趣且引人入勝的居住體驗,讓建築與人類活動之間的關聯更加緊密和真實。
在談到住宅的設計時,Moon喜歡探索不同類型的客戶,並將他們的獨特個性融入設計中──位於韓國旌善市山腰上的Jeongseon Rock Itsuda Pension,6棟牛角造型的繽紛旅宿,源自客戶提出的鬥牛點子;他為一位自稱是「德古拉轉世」的客戶設計了一個擁有隱藏樓梯的房子,讓屋主可以直接從頂樓進入臥房;靠近首爾華城市內的「火星建築」(Mars Multi Use Building),設計理念是客戶渴望擁有一棟與傳統住房完全不同的建築,於是就有了如3D拼圖般堆疊組合的火星基地,就像電影《全面啟動》的場景一樣,擁有獨特的幾何形態,特別的是,傾斜的地板同時作為屋頂,營造出不同重力的錯覺體驗。
2017年完成的濟州島住宅「龍頭屋」(Go.mir Guest House),命名為業主之姓高「Go」和韓文中的龍「mir」的組合,意為高家的龍,是一棟結合私人住所、民宿與咖啡館的建築。臨街基地位於島上著名景點「龍頭岩」附近,受到海島迎風面及玄武岩地形的啟發,Moon設計了這幢如巨龍咆哮著的住宅,吸睛卻也實用,垂直方向的空間延展,確保了與寬闊山海景致的視覺連結。
斜坡與螺旋創造的空間流動
Moon的建築作品經常可見「斜坡」和「螺旋」設計元素的運用,不僅是一種形式上的表現,更是與空間功能、情感表達緊密結合的設計策略。例如,他為2020年迪拜世博會所設計的韓國館(Dubai Expo Korea Pavilion),共有1597個立方體以及4條坡道,在建築中蜿蜒交織的坡道,以不同的層面和位置提供了許多觀景點,且這棟建築沒有玻璃窗,更加模糊了室內外的界限,使空間更加流動且富有層次感。「我覺得世博建築應該更具開放性,而不僅僅是黑暗的展覽空間。這座建築更像是一個開放的派對場地,而不是傳統的展覽館。」
此外,Moon分享了他對於「螺旋」建築語彙的獨特理解,他認為,螺旋代表著享樂與慶祝的能量,能為空間注入活力與趣味。位於韓國器興區的「棒棒糖之屋」(Lollipop House)於2012年落成,宛如棒棒糖的粉白條紋構建成趣味立面,內部則為實用性的跳層結構,即便外觀看起來很小,內部卻出奇的大。雖然,初期這個設計遭到嘲笑,但後來因其巧妙的布局及意料之外的空間感而受到讚賞,更有人找上門來指定要設計同款,但Moon強調,他不會重複過去的設計,而是尋求不斷的創新與改變。
以「風」為主角的建築新詮釋
講座的最後,Moon分享了一個具有深遠意義的設計──「風之屋」(Wind House),這個作品源於他對風的獨特喜愛與理解。曾經,Moon被委託設計一座風的博物館,當時的靈感來自於一位在小鎮上長髮隨風飛舞的婦人,他把這個形象轉化為風能與建築互動的設計。在最初的設想中,風會通過裝置產生動能,讓建築物隨著風的強弱而移動,這樣的概念象徵著建築與自然元素的共生。然而,儘管設計初衷精采,最終由於高樓結構的限制,這個項目未能實現。
「我喜歡那個想法,並重複塑造它的形狀,在許多的草圖過程中它都給了我靈感。」Moon並未放棄這個構想,他回收了這個設計概念,並將其縮小,將風能的概念融入到另一個新的項目──位於濟州島上靠近現代藝術博物館的新建社區。這個建築在保持原有概念的同時,也從當地傳統建築中汲取靈感,他指出,島上許多建築為了抵禦強風有著高聳石牆及低矮屋頂,這種建築方式不僅有著實際功能,還承載著深厚的文化意涵。
因此,Moon在設計中融合了鄉土建築元素,並將其轉化為現代語彙,使得「風之屋」既有情感溫度又具備現代感。儘管其建築外觀常被戲稱為吹風機、鴨頭等,但不可否認的是,Moon巧妙地利用了風的力量,為這個屋宅增添了動感與活力,使其不僅僅是一個空間,更是與自然共鳴的場域。
值得一提的是,Moon喜歡將自己的建築設計結合電影製作,視每個作品為一個說故事的機會,伴隨建築項目展示的短片深入背後的創作理念,瘋狂、古怪卻不是一味標新立異。作為一位建築師,Moon Hoon的設計不僅是在構建空間,更是在構建一種文化,提醒著我們,建築不僅僅是物理結構,更是一種深具情感的語言,一種自我與世界對話的方式。
▋延伸閱讀:
冠德建築國際講座|走進韓國超現實建築師Moon Hoon的異想世界
Text/几木
Photo/許家華、Moon Hoon建築事務所
原文出自居心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