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Better Life閱讀計畫】PART 3:走進淡蘭古道,體驗里山生活美學
每個人走入山林都有自己的理由,不論你的想法是什麼,淡蘭古道都值得你探尋走入其中,因為沿途豐厚的文化底蘊,充滿生活的熱情,讓來這裡不只是一般的健行登山,更是充滿里山之美、宛若家山的濃密人情,以及傳統農業智慧與產業變遷的文化體驗之旅。
Better Life閱讀計畫第三場以「戶外運動生活風潮」為主題,選書內容包括最夯的野餐郊遊風潮,Outdoor流行穿搭、慢跑登山等,讓大家度過一個有活力又健康的夏天!配合本次書展,也舉辦了主題活動「走進淡蘭古道,體驗里山生活美學」講座,邀請到登山達人吳雲天老師,除分享其古道健行經驗,也特別推薦鄰近冠德微山丘的登山步道。
講座活動地點選在冠德微山丘-山嵐會館的2F親子互動教室,明亮寬敞的空間,搭配木質色調令人備感舒適,現場還配置了造型童趣的兔子座椅與懶骨頭,讓大朋友、小朋友迫不及待地乖乖坐下,準備享受一場走入山林之中的精采講座。
這次活動很榮幸邀請到山林經驗豐富的吳雲天老師,平日任職於中研院的吳老師,也擔任台北市出去玩戶外生活分享協會理事長、台灣山岳雜誌特約企畫編輯、雪霸國家公園高山保育志工等,他自大學時代開始爬山,對他而言假日爬山就是一種放鬆。
有故事的淡蘭古道
講座內容從本次主題「淡蘭古道」的歷史背景開始介紹起,此古道顧名思義為清代時期淡水廳到噶瑪蘭廳(即現今台北至宜蘭)的主要交通道路,超過兩百年的歷史,可分為北路(軍士官道)、中路(民墾之路)、南路(山旅之道),當中的歷史包括如吳沙率領漳泉粵三籍移民入蘭開墾、為平定海盜而開楊廷理古道等,直到1924年日人開通台北至宜蘭的鐵路後,這條曾經的交通要道逐漸沒落,轉型為生活道路。
淡蘭古道視覺系統–跟著雙扇蕨走
而淡蘭古道也有其特殊的視覺系統-雙扇蕨,此種植物廣泛分布於古道的森林之中,因此蘊含著守護山林的精神。當你步行在古道時,只要跟著雙扇蕨的標示走,就絕對不會迷路囉!
淡蘭古道北路
礙於交通便利性,擁有火車可達的北路是老師推薦的一日小旅行路線,其中北路也包含了大家所熟悉、因採礦而繁華的九份山城,而位於九份與金瓜石之間的福山宮,則為全台最富有的土地公,廟中廟的特殊景觀值得一看。其他秘境景點像是樹煤礦場、燦光寮古道、柑仔店遺址、楊廷理古道、燦光寮12號、雞母嶺、打鐵寮等,最後終點為雙溪老街,在這有百年中藥鋪「林益和堂」,而渡船頭則是清朝時的重要關口,老師通常步行至此,也會在這買菜帶回家中烹煮。
- 服務據點:「遇見雞母嶺」、「新北綠生活在雙溪(雙溪渡口福德廟)」
炮子崙與茶山古道
由於這次講座地點為冠德微山丘,老師特別推薦了離微山丘不遠的炮子崙與茶山古道,這處正是自然觀察作家劉克襄著作「十五顆小星星」中的家山,吳老師笑言劉克襄每回到此如同回家一般,背後有著一群耆老智囊團,也難怪他能以關懷自然生態的文字觸動人心。
位處其中的林家草厝目前仍住了三位年事已高的老人家,年紀雖大卻仍持續從事種田以及種茶製茶的工作,也因此成了吳老師與志工們長期照護的對象,例如在得知老人家從未洗過熱水澡,志工們即合力利用以往舊豬舍的石頭,重新砌成一間石頭厝浴室,從尋找鑿石的工具開始、乃至花費一個半月時間以人力徒步將所需物資揹上山(如每包重達50公斤的水泥、木材、化糞池、熱水器等),再到以傳統工法修葺至完工,工程雖費時又費力,但成就感自是難以言喻。
其他像是修整山林步道、除草播種、每四年更換一次老屋屋頂的茅草等,而換下的茅草可以燒成草灰作為肥料,這些體驗與互動,讓都市中成長的志工們能感受到先民生活的智慧與濃厚的人情味。
結語
吳老師提醒了古道健行的注意事項,並且與大家分享淡蘭汐止大溪長程健行之旅,行程如下所述:
第一天:茄苳古道、耳空龜山古道、一坑古道、東勢格古道
第二天:火燒寮古道、枋山坑道、柑腳山步道、崩山坑古道
第三天:樓仔厝古道、山腰古道、三方向古道、大溪川保線路
講座來到尾聲,吳老師表示淡蘭古道不只是爬山而已,其中尚包含了幾百年來台灣發展過程中,各種農業、經濟、採礦等面相,許多的元素都在這片山林之中。對他而言,爬山雖是興趣,但他更關心的是仍居住在山裡面的阿公阿嬤,因此平時舉辦那麼多活動與成立志工隊,都是為了讓更多人能夠體驗並參與其中,喊出了「當志工不要等退休」的口號,希望大家經由歲月的累積,扮演一種陪伴的角色,也呼籲能有更多人加入志工隊的行列。
2019 BETTER LIFE 閱讀推廣計畫
什麼是理想的美好生活?
生活還能有哪些新的樂趣?
就從雜誌書籍裡找靈感吧!
兩個月一期,每期以一個有趣的生活提案為主題,
搜羅高品質中外雜誌並舉辦相關活動 ,
讓閱讀空間成為最好的生活靈感寶庫,
隨時與世界最新潮流接軌,讓每一天都是更好的better life。
3月:理想的住宅空間-家的定義
5月:咖啡麵包 還有茶
7月:戶外運動生活風潮
9月:寵物生活大小事
12月:理想的廚房與美好的餐桌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