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冠德講座|曾志偉:探索原始感覺,實踐都市綠之家
撰文/吳佩霜
暑氣燠熱難耐,從「原始感覺」去探索與自然共生之道,或許是人類在氣候變遷下的出路。冠德玉山教育基金會二○一八年《居心地》系列講座,邀請建築師曾志偉接棒第二場,分享「原始感覺研究室系列」建築設計與生活情味,為「綠の家」保留盎然生機。
二○○二年創辦「自然洋行」的曾志偉謙稱:「純粹喜歡自然而然的狀態,就用它來命名。其實當時對大自然並不熟悉。」儘管如此,他致力將建築空間轉化為人與自然之間的介質,找尋人類居住初衷。
過去十年,曾志偉密集往返峇里島,發現無論是飯店、綠色學校或隱身山谷的酒吧,往往取材於自然,這些建材友善環境,也兼顧當地的文化內涵與信仰風貌。他以阿曼、Uma和四季飯店為例,各式建構在森林中的villa,有機、隨機的景觀設計,因地制宜。且除了居住空間,其他生活場域皆向外擴散,置身大自然,卻又保持適當距離,降低干擾。隨處可見的發呆亭則提供冥想空間,修身養性的情境影響著世界旅人。
峇里島的自給自足,使曾志偉著迷,便與當地居民在村莊邊緣搭建工作室,過起獨居的新實驗生活。返台後他轉化成創作動能,策劃「原始感覺研究室」,嘗試用視覺、聲音、氣味、味覺來接觸宇宙,這個空間成了各國創作者的展演與交流聚點,再現空間的可能性。
曾志偉也將此概念運用在業主所委託的設計案,從陽明山上的二‧○版蟲洞、淡水實品屋,到中國的野長城、銀川美術館的策展等,利用新舊交錯的素材與工法,探索溫馨、寧靜、自在、愉悅並充滿能量的原始感覺。
講座最後,曾志偉分享了一個故事:某位雕刻家打算把漂亮的大石頭刻成代表作,僵持了一年,覺得不管怎麼刻,都贏不過它,便在石頭底部鑿溝,讓它漂浮起來。換句話說,創作者的表現不是做了什麼,而是成就了作品本身。曾志偉認為:「真正的美是看不見的。」就像《小王子》那幅畫,是一頂帽子或一隻吞了大象的蟒蛇?留待您細細玩味。而面對大自然時,人類何嘗不該如此?
【居心地】系列講座
名為家的住宅,是人生的居心地;
家中的居心地,則是由夢想與細節,逐步構築而成。
從下列四個居宅具體的要件切入,
不僅是反省現況與討論思潮,更具體提出各種例證與方案,
回應並且探索可能的最佳解答,以貼近每一個真實的需求。
04/14(六)∣ 收納究極/朱俞君
06/23(六)∣綠の家/曾志偉
10/13(六)∣廚房改造計畫/蔡珠兒
12/15(六)∣自己的房間/方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