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安身立命、安住居心的所在;家,亦是城市中最美的建築風景,
2016年我們以「宅幸福」為主題,與大眾分享幸福家居的各種想像。
首場講座邀請古建築大師李乾朗,從傳統建築的角度來看臺灣人文美學與生活特色。
開場,老師表示透過歷史可以聯繫上這個朝代最盛的藝術,
包括文學、詩詞、小說等,
古代人沒平板、沒手機,生活很無聊嗎?其實不然!
他們透過寫詩、寫書法等充實生活,並使自己更加聰明,
譬如唐朝的李白、杜甫,都是當時最具盛名的文人,也都曾當官為朝廷效命過。
「人才是國家最重要的資產,有文化底蘊的國家,才能培育偉大的人才啊!」
現代人則過於追求物慾,導致我們的想像力萎縮了,
其實應該回過頭跟古人多多學習,透過智慧解決現今社會上的問題。
老房子的一磚一瓦設計都有先人的智慧,
老師帶領我們尋訪霧峰林家花園、大溪梅鶴山莊、林安泰古宅等數十棟建築,
從背山面水的風水環境、庭院的假山池水、宗教民俗禁忌,建築雕塑彩繪藝術等,
都可以看到祖先對於自然、天、地、人的敬重,
比起現代人挑選房子著重坪數和地點,
祖先們可是更優先考量山、水、空氣及光線。
老師舉例:古代人買房首要「驗血」,
就是驗古井裡頭的水質是否純淨,純淨才能安心居住。
另外從大門、廂房乃至於內部門窗的規劃來看,
藉由牆門的分隔區分親疏,若來訪的是不熟悉的房客,還得從指定的門才能進出,
從古建築的設計裡,還能很有趣的看出古代人與人互動的禮節與制度。
而古建築最常看見的山石擺設,其實是呈現出古人對於美好世界及幸福居家的想像,
能有一池山水就代表擁有一個世界啊!
無論是建築的外在環境或者內部設計,
這堂課,都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住宅可以看出居住者的生活態度與哲學。
我們常說住宅是生活與心靈的載體,
當現代科技不斷演進,高樓大廈此起彼落的興建,
變得難以找到心之所屬的安定角落,
或許應該回過頭向先人取經,
學學他們對自然的尊敬,對生活的要求,
珍惜傳統,我們的故事才能經典流傳。
講師與優秀的志工群合照,感謝大家的協助,讓活動順利圓滿的結束。
<活動新聞報導>
<講座紀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