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2016
01
26

跨越世代的共居之夢

撰文/FunnyLi

一棟房子如何容納不同世代的家庭成員?甚至成為凝結家族向心力的場域?在獨棟、獨戶或都市公寓等不同建築形式裡探討共居課題,各國建築師們又是如何看待隱私與共享的親密關係,尋求和諧且充滿創意的相處之道?

從建築角度看一個人的成長,個人所擁有的空間從一張嬰兒床的空間開始,隨著年齡增長,可使用的範疇逐漸擴大到一間小室、一間套房、乃至一棟房子。這當中,有人選擇離開家庭自組生活,有人則與原生家庭保持密切關係,不管是年輕家庭的二代共居,或是祖父母同住的三代同堂,共居議題不光是討論家的舒適性,也是在探討家的社會性。

許多人抗拒共居,大多是因為尚未找尋到適切空間,回應自己與家人獨特的相處模式,也因此追求消弭世代隔閡的共居住宅,成為當今建築師的重要挑戰。在越南的Saigon House案例中,可看見設計者運用「屋中屋」概念,讓居住者各自擁有獨立房間;在倫敦的E8公寓中,善用屋頂與夾層設計,設計出祕密花園與閱讀基地;而位於台灣北部郊外別墅House with Wings,則在奇特的L型建築當中,完美包容了原生家庭以及開枝散葉的次世代家庭,使住宅成為複合價值的大場域。

溫柔包容兩代家庭的建築羽翼

在親族關係緊密的亞洲國家,常見多個世代家庭共居,如此複雜的空間又該如何處理?專門研究木構造的考工記,在台灣北部的一棟家屋House with Wings試著為這複雜的習題演示答案。

這棟房子的擁有者是一對年紀稍長的夫婦,他們希望這棟房子能成為兩代人同堂樂活的大宅,且下一輩年輕世代亦能享有獨立的生活空間。由於基地位在向陽坡地上,順應當地氣候而蓋,呈L型的建築背對北方,並擁抱著南向的大草坪,以便在冬日遮擋北風吹襲,創造出舒適的戶外空間。

在房子的一樓,左右兩翼的空間安排分別是廚房與臥室,以及停車簷廊與玄關,而客廳被安置在L型的轉折處,直接挑高十公尺到屋頂,創造出寬敞開闊的空間感,成為大夥同聚的中心。從客廳繼續向內走,可銜接到開放式的餐廳廚房,這裡是另一隅生活重心,而餐廳大木桌如同圖書館的閱讀桌,提供了家人在此閱讀分享的空間。

靠近廚房的一樓房間,因為動線較為平坦適合長者進出,規劃為屋主夫婦的臥室。至於年輕世代的臥室則配置在二樓。對應一樓客廳挑高區域,二樓靠近L型轉折之處則是房子的第二起居間。次起居間是年輕世代專用的交誼廳,為了讓兩世代彼此生活得更自在,建築師利用挑高與格柵讓上下區域共享空間感,並達成良好的通風與採光。

此外,這棟房子的設計特別注重被動式節能設計,例如利用屋頂高低變化與通風窗,使內部可以自然換氣排熱,而在主建築一樓的北向外側,則多加了一層玻璃廊道,這在冬日形成一道屏障,猶如庇護家庭溫暖的雙手。

看見不同國家建築師們針對「共居」所進行的討論,你是否覺得共居不再令人緊張,反而是創造豐富生活的另一種契機呢?
考工記1拷貝(House with Wings/考工記工程顧問有限公司/建築師洪育成。圖片來源:考工記官網 http://www.origin.com.tw/)

迎入屋頂上的祕密風景

當世代共居課題從透天住宅來到英國倫敦的大樓公寓,設計工作室Scenario Architecture針對育有幼子的年輕家庭,在倫敦E8公寓案提出了有趣的創意。

倫敦E8公寓位在北倫敦哈克尼市,委託個案是大樓頂樓的雙層樓公寓,房主是育有幼子的年輕夫婦,他們希望能住在有花園的房子裡。設計師Ran Ankory表示,「這棟公寓雖然擁有露臺花園,可是卻難以實現他們所嚮往的生活,因為這棟房子的露臺是在屋頂上!」

此設計案的最大任務,就是要為屋頂上的花園重新創造與室內空間的連結。首先,Scenario Architecture利用房子挑高特色,新增加一個夾層空間,將公共空間與私人空間做出上下區隔。

在新的樓地板上,設計師配置了開放廚房、客廳、用餐區和獨立書房,新造樓梯採用曲線造型,消除銳利稜角,使動線更為流暢,也提升安全性,減少幼童碰撞意外。房子裡大部分時候維持開放,在必要時則可利用隱藏拉門創造安靜空間,而中央樓梯在上層設計為儲藏室,在下層則變成親子祕密基地,可作為遊戲與圖書室。

為了滿足屋主夫妻的花園夢,Ran Ankory選擇將屋頂的天花板降低,創造出新的景觀窗,即使位在客廳與餐廳也能直接看見露臺風景,當孩子在外面玩耍時,父母也可以看照。

「我們決定把屋頂露臺降板融入生活空間,這不僅創造內外兩者之間的關係,屋頂平臺的凹陷處,還能提供更多私人空間,這也為家庭內部另外創造了一處隱私、一片風景以及明亮採光!」
Scenario Architecture提供拷貝(英國設計工作室Scenario Architecture利用天花板降低,創造出新的景觀窗。圖片提供/Scenario Architecture)

沐浴在老西貢的風光雨水

位在越南胡志明市的a21studio,是亞洲建築崛起的新秀之一,曾經以同名住宅兼辦公室a21house入圍二〇一二年世界建築節(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二〇一四年又再次以越南小教堂(The Chapel)獲選為世界建築節「年度建築大賞」。

這個新興團隊關注於空間、自然與生活的連結,他們熟於操弄現代工業材料,同時卻又善加運用當地傳統建材,例如石頭、竹竿、木頭、磚頭等,這個特點往往使他們的作品富有濃厚本地色彩,而不拘限於冷硬工業風的想像之中,以在越南郊外建造的一處冥思空間為例,僅僅利用鋼筋銲接的矩框頂著天然巨岩形成的「亭」,模擬佛陀在菩提樹下沉思的意境;又或是不避諱使用工業製品作為主建材的越南小教堂,利用多彩的透光材料,在樹林裡打造出多方通透的聚會空間,繽紛多彩卻毫無違和感。

近來,a21studio最受矚目的個案,即是在胡志明市的小型住宅翻修Saigon House,這個案子除了探討共居的多樣性之外,也是相當值得關注的老街屋改造案。建築師Hiệp Hòa Nguyễn表示,近來西貢因為發展計劃造成建築價值觀的破壞,這個案子試圖勾勒過往西貢小巷風情,呈現風、雨與光的浪漫。

這棟房子位在西貢老城區,兩側被典型的傳統建築所包圍,是建築師Vuong Hong Sen的經典傑作,也是胡志明市常見的長型街屋住宅,面寬窄而縱深的格局,極似台南的老房子。從Saigon House的設計手稿看來,建築師意在探討長型街巷空間在一線天的限制下,如何布局讓自然滲透的縫隙。他使用鐵花窗拼接而成的屋頂,讓陽光與雨水可以直接進入到建築中,而居住者各自的私空間(臥室)則設計為屋中屋,高高低低懸掛在天井中,推開窗戶或走出門就能面向自然。

在綠藤攀爬的屋頂之下,每個房間還是能直接沐浴在陽光下,並依照家人使用需求設計。建築後方是一座擁有一至三層的樓中樓小屋,主要給年紀較長或幼小的家庭成員,使用空間較大,也方便照料孩童;至於年輕夫婦或青少年成員,則可使用二、三樓的小屋。

Saigon House使用混凝土與再生材打造的居住空間,不僅回應在地風土特色,同時也賦予共居世代可和諧相處的生活條件。家人共用的廚房、客廳、書房,設計在屋與屋之間,如同室內微型廣場一般。一樓廚房直接連接到樹天井,形成如同亭腳下的空間,回應長者重視鄰里關係的生活觀;而二樓過道的書房則是第二個活動廣場,主要讓年輕居住者也有專屬聚會場地。
西貢(建築師Vuong Hong Sen將胡志明市常見的長型街屋住宅改造為多元空間。圖片來源:a21studio官網  http://www.a21studio.com.vn/)

回應
0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