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2018
06
22

跟著達人逛花市

 

你是否也嚮往花草環繞的居家生活,又不知從何著手?第一步,從逛花市開始吧!熱衷於逛花市的好氏品牌研究室創意總監Van認為,植物就是最好的家飾品,且從他獨特的視角出發,帶你打造有溫度、生活感十足的迷人綠意家居。

撰文/林宛縈

攝影/Yi Ching Juan

「當你真的可以靜下心來時,你會覺得植物在叫你,你會忍不住一直想看它,它也會一直給你看。很奇怪,那感覺就像談戀愛一樣。」

在一個平日上午,與好氏品牌研究室創意總監 Van 一同踏訪位於內湖的台北花市,是件極過癮的事。台北花市占地二‧八公頃、分屬A切花區、B盆花區兩館,偌大的空間裡攤位以方正的棋盤形式分割排列,穿梭其中的Van 腳步俐落,曾經有一段時間他幾乎每周造訪一到兩次,早已發展出屬於自己一套「就這麼逛」的導航系統。

採買心法:數大自成風景

在切花區帶路的Van 坦言,自己從以前很愛買花到現在已漸漸減少消費,「因為一般切花都是人為量產下的成品,你仔細觀察,整個花市多半充斥著『應景』的花──百合、海芋,菊花、康乃馨、向日葵、玫瑰……每年不斷地重複,怎麼看都一樣。」而他也說白了,每一支被切下的花木都已準備著步入死亡,「雖然很多老闆常會跟你說什麼花好開、好照顧,但常常一帶回家就爛掉了。」

_I2A5516-1920

面對眼前如樣板人生的即期消費商品,Van 從經驗中發展出了幾種採買時的可行之道。一是鎖定某種尋常的花材,一次買到「夠分量」,呼應著那「數大便是美」的老生常談。「我自己比較不喜歡零零散散的花材,喜歡一大片的感覺,再怎麼尋常的花朵,只要如在自然界裡一望無際就是美。比如整個空間用不同的花器插滿一百朵的白玫瑰或黃玫瑰。」

 

選花祕技:挑自己有感覺的

 Van 的喜好古怪善變,常常愛一種東西(花草)愛到滿溢之後就急流勇退、不愛了也不回首。最近這陣子他對花市中的「野性」特別有感覺,像是來自山裡長滿綠苔的樹枝,田間常有的芭蕉葉、香蕉花,味道可以濃郁地充滿空間的野薑花,又或是這天他在充滿綠色花材的攤位前徘徊幾趟後挑中的「山棕櫚」。一整個切花區僅僅一個攤販售這龐然大物,連葉帶果扛起來好說有五公斤重,「要買就要買整個花市裡最威風、最特別的,不然就不要買!有時候家裡再怎麼亂,只要這簡簡單單一支下去就可以鎮住整個空間,那也就夠了。」

_I2A5544-1920

另一個容易上手的選花祕技,乃是挑選花市中活著和死去時狀態不會相差太遠的花材,例如Van 情有獨鍾的「佛塔」,或葉型獨特卻很好搭配的「尤加利」,都在乾燥之後得以保存原本的樣貌。很多人會因為它們單價較高而卻步,但以更長遠的角度來思考,可說是跨越生死、即生成佛的價值與陪伴。

若要在切花區做個重點總結,Van真心建議一般人買花時不要貪心,專注找到一個有特色的主角,頂多再加個配角就已足夠,「不要想像自己是什麼花藝老師,一次配了五種八種,那一定很可怕!」

 

照料撇步:通風適溫最重要

Van 曾接受不少居家媒體報導的採訪,只要在網路上搜對關鍵字,便能一睹他如何將居家空間打造成植物園般的「綠色形象」。然而,在消費與裝飾之後,如何超越表象進入更深度、更負責的關係之中與植物相處,是影像所無法承載卻又極其重要的課題。

_I2A5560-1920

「我覺得關鍵是通風。為什麼一般人家裡的植物都養不活,因為大家都關起門來開冷氣阿! 自然的對流和內外相對平衡的溫度非常重要。若不通風植物就很容易長蟲,加上夏天開冷氣冬天吹暖氣,室內外溫差可以大於廿度,植物們當然會無法適應。」 或許,Van 的家裡之所以養得起那麼多綠色小孩,除了前後必備的通風對流窗,更因為他對植物的愛與付出可以超越「夏天很熱、冬天很冷」的環境考驗,願意讓自己和植物們都回歸最不受人為控制的自然狀態。

此外,Van也發現當花市中的植物跟著自己回到家中(也就是來到一個新的環境)時,必須經歷將近半年的「適應磨合期」。通常,一般人看到植物開始萎靡不振時就會棄之不顧,「但其實那先死而後生的過程卻是必經之路,好比開花植物一回到家,一定會先歷經花全都掉光,但通常它一定會再活起來。要耐心等待,就是等待。」

 

培養美感:生活中的小花效應

近幾年來,坊間出現越來越多與植物、花藝相關的工作坊,反映著越來越多人開始留意生活空間中的美感與綠意。對 Van 來說這樣的浪潮是件好事,當中的內涵可以從對「美感」的消費行為擴及到對生命和自然的覺察。植物在家居空間中的存在就像是一個無語的提醒,提醒我們人類總是身處於人造和自然之間,之中無所謂好或不好,而是更能察覺自身的位置,感覺周遭的一切。

山棕櫚回到 Van 家-1920

這樣的練習也同時落實在Van近幾年四處演講、推行「美感運動」中的一項作業──請學員們插一盆花放在房裡,同時觀察植物與自己。在學生們熱烈分享的心得和影像記錄中,Van再次見證植物不像其他「商品」,進入生活之後可以放著不管、視而不見,必須時時刻刻地關注與照顧,才會保持它的狀態,甚或讓它越來越漂亮。換句話說,照顧植物的行為讓空間中多了一個「假性」(至少可以短暫維持三五天)的生命,人的生活環境藉此被重新審視、整理和更新,真的就像「小花效應」一般。

當花草樹木離開花市之後,消費者與消費品的關係是否能轉換成外在空間與內在自我的關係?「植物具有一種很純粹的美感,當這股美感處於你所熟悉的空間中時,很容易把其他的東西比下去,那是一股能量,也可以說是靈性的力量。」那屬於生命與生命、靈魂與靈魂相遇時無可取代的感受,或許Van 也正如此地體悟著。

本文出自於<居心誌 NO.14>綠の家

回應
0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