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2018
09
10

蔡珠兒:廚房是為安頓料理者的身心而存在

撰文/游惠玲

攝影/葉仁傑

 

文學作家蔡珠兒從香港搬回台北已有兩年多,我曾造訪她位於香港市郊的居所,廚房寬敞明亮,讓人感覺舒適自在。在台北,蔡珠兒與先生汪浩選擇住在市區,擁有了便利性,也能不犧牲廚房應有的「風格要素」嗎?

走入蔡珠兒的住家廚房,眼光先是被窗外的綠意吸引,一扇開得偌大的窗,成為長駐風景,同時帶入了光線。廚房整體以白色為基調,卻又不是單調無味的白,有平滑的白、帶點紋路質感的白、加入了暖調的白、白皙的白,這些白溫柔的與窗外的天光相應。我們很自然就往中島的位置坐,坐定了,就舒服得不想動了。

符合量身所需的美型廚房

「廚房的採光要好,明亮不僅能創造空間的愉悅性,對使用者來說也是安全健康的,如果下廚的人看不清楚,那對是身體極大的損耗。」光線是廚房的靈魂、心靈的照明,這是第二個由蔡珠兒親自參與設計的廚房,她已經很了解自己要什麼與不要什麼。

 

爐子要七口,才能支撐家宴時的雷霆萬鈞;必得有明火,做菜才有力道;也少不了電磁爐,夏天可減少輻射效應,不必跟冷氣打架,「慢炒、煲湯用它就行。」水槽要盡可能地大,才容得下家宴結束後光榮退場的千軍萬馬,「但我不要不鏽鋼材質,會被刮得花花的。」瓦斯爐與水槽之間的距離不能過大,避免疲於奔命,也不能小到曖昧不明,料理者需要足夠的空間理菜、備料。後陽臺還安了座水槽,「請客時熱鍋就可以在那邊洗。」

 

咦?烘碗機不在上方,被挪到了下方的櫥櫃抽屜裡,這是蔡珠兒對上一個廚房缺點的改正,減少架高的櫥櫃,避免剛洗好的碗盤滴滴答答。再者,「廚房工作是高度勞力密集,符合人體工學很重要,老是用不正確的姿勢,容易傷筋動骨。」

 

唉呀!儘管細密思量,蔡珠兒自認還是「百密一疏」,「廚房設備要實用、又要有美感,有時不可能兼得,哪裡要吃虧、遷就,都有很多難處。」爐前的牆面貼的是小型磁磚,帶有不平整的紋路,有型又漂亮,卻是苦了廚房主人的淘氣鬼,這些磁磚把烹飪時噴出的油汙卡得牢牢緊緊的,蔡珠兒只好老老實實地又刷又洗,要它們把不該吃的統統吐出來。

DSCF9317(1920)

一隅安置真實自我的天地

對於廚房之事,即便是清潔,蔡珠兒也事必躬親,自家的客廳、房間有時會請專業的鐘點阿姨來打掃,唯廚房是生人勿近。「自己動手,找到秩序及條理,讓自己舒服,所謂『療癒』應該就是這麼來的吧!」她笑說自己有位朋友很愛洗碗,原因是,「世界這麼亂,我無力改變,至少可以改變我家水槽吧!」

 

蔡珠兒不解,她每天必得待上四、五個鐘頭的廚房,在台灣、香港的住家配置上卻總只有發配邊疆的命運,被拋在受忽視的房屋死角、被世界遺忘,成為一個沒有人喜歡進去的地方,「台灣再好的豪宅也是如此,這難道是華人社會的文化嗎?」

 

因此,她在閱讀《廚房之舞》時也特別有感,這本著作是由師大地理學系教授吳鄭重執筆,在作者的母親因肺癌過世後,他回頭看台灣婦女的廚房生活,探討身體與空間的關係。吳鄭重提到,在過去三、四十年間興建的公寓住宅,有一共同特點:以三房兩廳為主,就像同一個模子打造出來的標準平面,客廳、飯廳和廚房的面積通常是八坪:四坪:二坪或六坪:三坪:一坪。廚房擁擠狹小、想要多個人進去幫忙或聊天都難,作者將這樣的公寓廚房形容為「家庭毒氣室」。

IMG_8912 (2)

蔡珠兒幾乎想上街抗議了,雖然下廚這件事,曾經是她的「不得不」。身為大姊,小時候不得不代替忙碌的媽媽下廚。她不願回憶地回憶著,那個根本算不上廚房的廚房,只是在屋後的陋巷加了口爐,一個小女孩兒踩著板凳,執著鍋鏟炒菜煮飯,傍晚時分,黝黑漸升,小強從溝裡悠悠爬出,她的恐懼也隨著幽幽升起。她想逃、想逃得遠遠的,下廚曾經是身心的磨折、暗黑的記憶、無力改變的過去。

 

工作離家之後,她樂得外食,一直到赴英國讀書,才又不得不張羅三餐,好應付日常生活的昂貴,以及學校周遭覓食的不易。這次她卻發現,廚房原來可以舒適明亮、可以不用藏在角落、可以理直氣壯得到那扇窗及最美的風景,「這是台灣女人想都不敢想的。」置身廚房所帶來的愉悅,讓她察覺出自己對於飲食料理的熱切與敏銳,下廚成了喜悅,她開始邀同學朋友吃飯聊天。

 

「廚房不在大,其實就是一個合理的安排。」蔡珠兒進一步談到,依照使用者的需求來規劃,讓使用者感到愉快便利,甚至具有美感,這也是對料理人的尊重。「做菜辛苦的本質是一樣的,但過程中因為硬體給我的支持,我只是付出體力,而不用付出感官上的耗損及疲勞。」

 

每天夜裡、準備就寢之前,廚房的主人會回到這處空間獨處。蔡珠兒播放音樂(這是廚房美好之必要),吃點水果、巧克力,閱讀當天的新聞,不特別做什麼,只是做她自己,「我生命中要的東西都在這裡面,我覺得很滿足了。」

Jewel

蔡珠兒

台大中文系、英國伯明罕大學文化研究系研究所畢業,曾任記者多年,現居香港。著有散文集《花叢腹語》、《南方絳雪》、《雲吞城市》等書,曾獲第20屆吳魯芹散文獎。

2018【居心地】系列講座

名為家的住宅,是人生的居心地;
家中的居心地,則是由夢想與細節,逐步構築而成。
從下列四個居宅具體的要件切入,
不僅是反省現況與討論思潮,更具體提出各種例證與方案,
回應並且探索可能的最佳解答,以貼近每一個真實的需求。

 

04/14(六) ∣ 收納究極/朱俞君
06/23(六) ∣ 綠の家/曾志偉 
10/13(六)  ∣ 廚房改造計畫/蔡珠兒
12/15(六)  ∣ 自己的房間/方序中

回應
0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