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潘朵拉盒子:高科技建築
撰文/FunnyLi 圖片提供/達志影像、WIKIMEDIA
隨著時代演進,因為科技材料與技術工法的突破,加上電腦運算能力輔助,建築設計大幅突破限制,不僅空間切割更靈活,那外形表現更展現高度自由。藉由電腦技術而完成的高科技建築,從六○年代數位建築的始現,歷經七○年代與八○年代的成長,如今已然在建築界占有一席之地。
航行在陸地上的船隻
提起科技建築,首先聯想到的建築師就是法蘭克.蓋瑞(Frank Owen Gehry)。一九七二年,法蘭克.蓋瑞利用金屬網、波浪板等五金材料完成在加州的私人住宅,此舉啟動了他的建築生涯,爾後陸續設計了捷克共和國荷蘭國民人壽保險公司大樓(ančící dům,又稱跳舞的房子)、西班牙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Guggenheim Museum Bilbao)、洛杉磯迪士尼音樂廳(Walt Disney Concert Hall)等,特異的扭曲金屬外觀,樹立了他的風格。
法蘭克.蓋瑞在某次訪談中曾經提及,早年建築的曲面表現相當不易,有了電腦運算輔助,讓高難度的建築動作變得容易進行,甚至化不可能為可能。在設計洛杉磯迪士尼音樂廳時,法蘭克.蓋希望由內向外彰顯出建築蓬勃生氣的姿態,他使用數個不規則金屬面來構成建築外觀,其形體概念是解構自乘風破浪的船,使得建築抽象如一部哲學大作。
除此之外,法蘭克.蓋瑞的另一棟解構主義大作,則是西班牙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那猶如航行於陸地的旗艦造型,同樣使用金屬材料構成,那令人印象深刻的雕塑感,亦改變了人們對於建築的看法。
賦予建築更多彈性空間
被歸納為科技建築領域的建築師,尚且有讓.努維爾(Jean Nouvel)、理查.羅傑斯(Richer Rogers)、雷姆.庫哈斯、丹下健三,以及SOM事務所、中國建築新星朱錇等。
荷蘭建築師雷姆.庫哈斯大約在七〇年代展露頭角,他在倫敦建築協會學院與美國康奈爾大學學習後,於一九七五年在倫敦合夥創立了大都會建築事務所(OMA)。一九八二年,庫哈斯在荷蘭Rotterdam高層集合住宅案,展露了他的解構主義理論,利用科技運算而塑成的扭曲與纏繞造型,成了建築一大特色。庫哈斯的代表作品有:拉維萊特公園(Parc de la Villette)、康索現代藝術中心(Kunsthal Temporary Arts Centre)、荷蘭舞蹈劇院(Nederlands Dans Theater,簡稱NDT)、西雅圖中央圖書館(Seattle Central Library)、波爾多住宅(Maison à Bordeaux)、北京中央電視台總部大樓,以及近期興建中的台北藝術中心。
被美國《時代雜誌》評選為二〇〇七年世界十大建築奇跡的中央電視台總部大樓,其歪曲扭斜的外觀具有比薩斜塔式的傾斜,加上多層懸頂、不規則外立面等特色,前衛外觀有別於傳統摩天大廈。這座中空環繞的建築,類似口字型,當地人暱稱為「大褲衩」,內含央視總部大樓、電視文化中心、服務樓、慶典廣場等服務機能,是中國近來的指標性建築之一。
庫哈斯的建築從幾何出發,卻能讓人解讀出多種想像。他和大都會建築事務所為台灣設計的台北藝術中心,提出一個方體上鑲嵌圓體的造型,被譽為「皮蛋豆腐」,但這設計並非是外形譁眾取寵,更在於他所提出的機能,能讓建築中的獨立劇場可以連通組合,併成一座長六十五公尺、寬十八公尺的超級大劇場。像這樣的彈性思維,是建築有了科技輔助之下,再展現出的一大成果。
本文節錄於《居心誌NO.3》智能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