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書房》各季介紹
第一季受訪來賓
《名人書房》第二季邀請到文學大家黃春明、黃國珍父子、白先勇、張曼娟;知名藝人浩子、郁方、郭子乾;極限運動員陳彥博、球學聯盟何凱成、圖文作家馬克、廣播人馬世芳、中醫師吳明珠、資深駐美特派員范琪斐和媒體人蕭丁毓,以及旅日棋士王銘琬和劉黎兒伉儷,藉由不同世代、跨領域的受訪者,分享各自的人生經歷與閱讀經驗。
跑遍世界七大洲的極限運動員陳彥博用雙腳閱讀世界,他說:「閱讀是世界,當你看到世界,你就會找到自己。」主持人浩子認為閱讀是兩個生命體之間的流動,而生命是一種分享,在全家同遊世界那年,透過孩子的童心童眼,發現活在當下的美好。
藝人郁方談到《桂花雨》作者琦君的阿公送他一雙訂製鐵頭鞋,跟他說:「以後人生遇到任何困難的事情,你都要像鐵頭鞋一樣,頭要很硬的去衝破它。」這一段故事,讓在人生黑暗時期的她得到面對生命的力量。作家張曼娟提到:「閱讀能為人們建立與世界的橋樑,不斷地讓我們從這一端去到另一端。」《名人書房》期透過這些名人的生命故事,傳遞「閱讀與我們的距離並不遠,就在生活中」。
本季書房場景,除了實地探訪黃春明、白先勇兩位文學巨人的書房,還特別安排在受訪名人常駐閱讀的咖啡店、獨立書店和特色圖書館。除此之外,本季《名人書房》特別新增「走書房」單元,走訪全台對閱讀抱持夢想與理想的獨立書店,包含:青鳥書店、新村芳書院、或者書店、石店子69有機書店、欒樹下書房、中央書局、羅布森書蟲房、長濱書粥,和北投圖書館、台中文學館、許石音樂圖書館、讀者城市、東華大學楊牧書房、台東大學圖書館等特色閱讀空間。
第二季受訪來賓
《名人書房》第三季節目於2021年4月9日首播,本季邀請到政務委員唐鳳、知名藝人Janet謝怡芬與George吳宇衛、漫畫家朱德庸、文化媒體人夏韻芬、張正、王美霞;小說劇作家朱天文、出版人郝明義、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小兒科醫師黃瑽寧、企業家蔣雅淇、安得烈慈善協會執行長羅紹和、看見.齊柏林基金會萬冠麗&齊廷洹,藉由不同世代、跨領域的受訪者,分享各自的人生經歷與閱讀經驗。
透過閱讀,能夠令人看見更寬廣的世界,如天才IT大臣唐鳳喜愛科幻文學,他說:「透過文字,就像是進入作者的世界,過一段完全不同的人生。」化名馬利、與鄭問合作傳奇漫畫《阿鼻劍》的出版人郝明義認為,「閱讀能夠連接夢想,打破侷限。」而熱愛冒險的藝人Janet謝怡芬則生活化的譬喻「讀書就像是brain massage」,可以是精油按摩般的舒服放鬆,也像是泰式按摩,雖然帶些疼痛,卻能夠刺激吸收新知。
突破生命重重關卡的夏韻芬喟嘆:「我們聰明得太遲、老得太快,但書可以一直陪伴,是最好的良伴。」而幾經人生轉折、卸下軍服的羅紹和,轉身投入公益,因為他相信「當人有希望時,就像在暗室看到亮光,你會朝著那個亮光前進。」;同樣在幽暗處看見微光的蔣雅淇也分享「透過閱讀,我找到了一個人生的方向、一個窗、一個生命的記憶。」《名人書房》期透過這些名人的生命故事,傳遞「閱讀,是一切的可能 !」。
實景錄製是《名人書房》的一大特色,第三季實地走訪了朱德庸工作室、齊柏林空間,和新芳春茶行、PLAYground南村劇場、燦爛時光東南亞書店、晴耕雨讀小書院、image3非常圖像空間等獨立書店,以及不只是圖書館、冠德微山丘、冠德創新殿等特色圖書館。本季亦新增「樂讀悅讀」單元,於每集節目尾聲,由主持人詹慶齡導讀分享受訪名人的推薦好書,希望觀眾能從中得到最好的陪伴。
第三季書房主人
《名人書房》第四季節目於2022年4月8日電視首播,邀請到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發行人王力行、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合心精進長姚仁祿、詩人吳晟、國際知名攝影作家范毅舜、作家王文華、郭強生、陳玉慧;雲門舞集總監鄭宗龍、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心理諮商師周慕姿、前新聞主播蘇逸洪、體育主播常富寧,藉由不同世代、跨領域的受訪者,分享各自的人生經歷與閱讀經驗。
透過閱讀,開啟人生的窗口、拯救靈魂不孤單。有都會愛情代言人之稱的王文華 : 「閱讀像跟一個有趣的朋友促膝長談,半途睡著也沒關係。」救人於水火的心理諮商師周慕姿相信 : 「學習當自己的好朋友,人生就會有更多選擇與可能。」倚靠文學倖存的郭強生說 : 「如果說創作是找回自己,那閱讀就是看向世界。」同樣在寫作中得到救贖的陳玉慧喟嘆 : 「還好我有閱讀,閱讀救了我, 因為它陪伴我 ,讓我知道世界是怎麼回事。」
在瞬息萬變的數位時代,擁有多元身分的創意人姚仁祿認為 : 「閱讀是改變你的腦袋。」如致力博雅教育、鼓勵民眾要做一個文明人的嚴長壽說 : 「閱讀就是一個最容易、可以快速學習的一個捷徑。」一生戮力鄉土文學的種樹詩人吳晟分享 : 「閱讀讓我充滿生命力,讓我不斷成長、免於老化。」高齡醫學權威陳亮恭院長則體會 : 「閱讀是促進思考、體會生活、感受生命的一個途徑。」《名人書房》期透過這些名人的生命故事,傳遞「閱讀,打開生命的可能性 !」。
實景錄製的《名人書房》,第四季實地走訪了吳晟老師的書房、遠見天下文化會客室、大小創意齋、靜山靈修中心等受訪名人的智庫,以及艸祭BOOK INN、光域攝影書室、棒球名人堂、林口東勢閱覽室、冠德羅斯福、冠德天晴等特色圖書館。本季亦新增「巷仔內書香」單元,於每集節目尾聲,由愛閱人導讀分享優質好書,希望觀眾能從中得到最好的陪伴。
第四季書房主人
《名人書房》第五季節目於2023年7月8日電視首播,第五季《名人書房》節目,邀請到樂評家焦元溥、盧彥勳國際網球學院創辦人盧彥勳、罕病天使楊玉欣、精神科醫師鄧惠文、前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院長黃瑞仁、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朱宗慶、前統一集團總裁林蒼生、前Verizon Media國際事業董事總經理鄒開蓮以及華文小說家平路、飲食生活作家韓良憶、世界島嶼作家夏曼.藍波安、旅德作家陳思宏。藉由不同世代、跨領域的受訪者,分享各自的人生經歷與閱讀經驗。
閱讀是一種欣賞,透過閱讀生命,體認無常、謙卑以對的黃瑞仁相信 : 「閱讀是最不花力氣的學習,只要看這個書,就可以得到別人整理好的生命智慧,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情。」歷經身世困擾、兩次罹癌的平路也說 : 「文字是最好的陪伴,也是最好的聯繫,它消除不安、緩解疼痛,文字聯繫著內心,帶給我療癒的力量。」將尋常風景裡的飲食生活寫得有滋有味的韓良憶分享 : 「閱讀帶我去了遠方,這個遠方我可能永遠也不會去,或者是我嚮往的,因為閱讀,我才能去到這些遠方。」而善用身體書寫海洋的夏曼.藍波安則說 : 「天空的眼睛是最好的閱讀對象,是讀給自己的。」
堪稱「行走的古典音樂圖書館」的焦元溥則認為閱讀激發抽象思考,豐富個人獨特體驗,鼓勵「愛書人多聽好音樂,愛樂人多讀好文學。」同樣喜歡音樂的台灣打擊樂教父的朱宗慶說 :「 音樂如同陽光、空氣、水,而閱讀則讓他人生更豐富、充實。」如同致力推動《病人自主權利法》的楊玉欣,以書為人生導師,讀書更是精神的饗宴、靈魂的故鄉。《名人書房》期透過這些名人的生命故事,傳遞「閱讀,打開生命的可能性 !」。
書籍本身是沒有疆界的,而文字更蘊藏無限可能的魔幻力量。《名人書房》本季新增【總編輯的口袋書】單元,邀請13位出版社總編輯,包括有有鹿文化林煜幃、前衛出版鄭清鴻、台灣商務印書館張曉蕊、南方家園劉子華、皇冠文化許婷婷、新經典文化葉美瑤、商業周刊張勝宗、聯合文學周昭翡、聯經出版涂豐恩、大牌出版陳旭華、大家出版賴淑玲、允晨文化廖志峯、蔚藍文化廖志墭,於每集節目片尾分享他們的口袋書,相信一本好看的書,會牽你的手,帶你到另外一本好書。
第五季書房主人
《名人書房》第六季節目於2024年5月3日網路首播,第六季《名人書房》節目,邀請到國際巨星李連杰、姚仁喜|大元建築工場資深合夥人姚任祥、導演吳念真、旅日作家李琴峰、世界名廚江振誠、都市偵探李清志、遠流出版社董事長王榮文、甘樂文創志業執行長林峻丞、全民大劇團團長謝念祖、趨勢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暨執行長陳怡蓁、唱片設計大師蕭青陽、台灣大哥大總經理林之晨、作家郝譽翔。藉由不同世代、跨領域的受訪者,分享各自的人生經歷與閱讀經驗。
來賓們侃侃而談的不僅是書中世界的浩瀚與廣闊,以及如何為其帶來巨大深遠的影響,更進一步分享人生中的跌宕與波折如何轉化為動人文字,成為一篇篇引人深思的哲理。詹慶齡說,「像是作家郝譽翔以自己的家庭背景創作了許多小說,讓我們看到一位作家如何在中年回望人生時,站得更高更遠、去看待自己的成長。」
旅日作家李琴峰談論的不只是創作,也分享了她對於翻譯的觀點。「什麼才是好的翻譯?是譯筆流暢、完全母語化,還是為了要忠於原著,保留作家原始寫作的語法?」身為以日文寫作的芥川賞、群像新人文學獎得主,同時又為東山彰良、李屏瑤等當代日台作家執筆翻譯的李琴峰認為,更好的翻譯應該看不出原文的出處,「因為你要面對的是local的讀者。」翻譯不只是語言、文字的相互對應,更像是一座相異文化之間的橋梁,引領愛書人走向更複雜的探索之旅。
受訪者們除了暢談著作與人生,也分享了自己的書單與閱歷。詹慶齡細數,郝譽翔推薦的諾貝爾獎得主石黑一雄的短篇小說集《夜曲》,珠玉文句如歌、音韻迴盪如詩;《快思慢想》英文版則是近年為林之晨帶來最多啟發的好書……在茫茫書海之中,隨時在不同領域開啟一場心智探索之旅。
此外,遠流出版董事長王榮文分享多年來出版金庸著作的故事,以及大師冥誕100歲的今年即將舉辦的系列活動、長年以行動關懷台灣的導演吳念真談及步入樂齡階段後的轉折與心境、曾經的巨星李連杰在修行之路上對於內在生命的追求、思辨和省察……也都揭露了愛書人們的另一種面貌。
《名人書房》本季新增「走書房第二季」特別單元,走訪嘉義渺渺書店、恆春紅氣球書屋、雲林虎尾厝沙龍、基隆見書店、台中晨熹社、旗津thák冊、台南沙鷗書屋、埔里籃城書房、鹿港書集囍室、台北郭怡美書店、花蓮雨樵懶人書店、新竹玫瑰色二手書店、桃園瑯嬛書屋等13家獨立書店,在全台各地發現繽紛的閱讀姿態。
第六季書房主人
《名人書房》第七季節目於2025年5月2日網路首播,本季邀請到的特別來賓陣容堅強,從表演藝術界的吳興國、林秀偉、鍾欣凌、連俞涵,到文學界的劉克襄、封德屏、龍應台、舒國治,再到法界的黃日燦、建築界的姚仁喜、醫學界的沈邑穎,以及媒體界的張光斗、楊渡,藝術創作者江賢二與作家吳錦勳,每一場訪談都以細膩的觀察和深入的交流,展現閱讀如何塑造了這些名人的思想與人生。
儘管領域各異,閱讀不約而同地啟發了每位來賓的人生歷程與價值觀,引導了當代傳奇劇場藝術總監吳興國與當代傳奇劇場行政總監林秀偉從文學汲取創作養分,將之化為對於戲曲與舞蹈的現代化傳承;也幫助鍾欣凌理解人生、詮釋舞臺上的每個角色;對藝術與文化傳承的關懷,促使《文訊》總編輯封德屏致力於為台灣文學保存了橫跨數十年的珍貴史料;同時也促使藝術家江賢二創建江賢二藝術園區,成就此生最完整也最巨大的作品,身體力行「以美淨化人心」的宏願……
「閱讀對你來說是什麼?」每次訪談中最後的重要提問,每位來賓的回答都充滿了個人獨特的體悟,也引導觀眾進一步思考閱讀在人生中的意義與價值。媒體人楊渡認為,「閱讀是一個探索的旅程,如同人生不斷探尋真理,好的作者是旅途中的好夥伴。」資深律師暨台灣產業創生平台創辦人黃日燦認為,「閱讀是最好的朋友,隨時可以打開,給我多元的世界,取之無盡,用之不竭。」自然生態作家劉克襄將閱讀視為每日維持健康的藥品,「沒有閱讀就形同槁灰。」對建築師姚仁喜而言,「閱讀是探索,是進行一場安全的、不會受傷的冒險。」連俞涵則表示,「閱讀是獨處與做自己的時光,也是獲取能量面對世界的方式。」
第七季節目再次推出《總編輯的口袋書2.0》單元,邀請大田莊培園、晨星徐惠雅、堡壘文化簡欣彥、木馬文化陳瀅如、重版文化賀郁文、一人出版劉霽、游擊文化郭姵妤、報導者方德琳、寶瓶朱亞君、逗點陳夏民、九歌陳素芳、鏡文學董成瑜、漫遊者吳巧亮等13位出版人,於每集節目片尾分享他們的口袋書。每位出版人的推薦都像是提供一張獨特的閱讀探險地圖,引領觀眾穿梭不同領域的知識迷宮,發現閱讀的無限可能。
為了呈現閱讀的多元風貌,《名人書房》這一季同樣特別前往各具特色的文化場域進行實景錄製,包括《文訊》資料中心、現由當代傳奇文化基金會營運的新北市文化藝術地標板橋放送所、新北瑞芳三貂嶺深山中的禾炚書店、台中市文化地景中央書局、丹鳳高中圖書館、達人中學圖書館,以及楊渡、姚仁喜等受訪者的私人書房。這些獨特的拍攝場景,不僅傳達到書籍與閱讀在不同空間的魅力,也能一窺名人私密的閱讀空間與底蘊。
第七季書房主人

江賢二
藝術家
吳錦勳
作家

龍應台
作家

鍾欣凌
金鐘影后

劉克襄
作家

黃日燦
台灣產業創生平台創辦人

封德屏
《文訊》雜誌社總編輯

張光斗
「點燈」電視節目製作人

吳興國
當代傳奇劇場藝術總監
林秀偉
當代傳奇劇場行政總監

連俞涵
演員

楊渡
作家

沈邑穎
中醫師

舒國治
作家

姚仁喜
姚仁喜|大元建築工場創始人
名人書房特別篇,精選好書邀請作者前來,帶我們進入他的書寫靈魂當中,一起開卷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