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2022
04
08

【2022 BETTER LIFE閱讀計畫】李清志「光與建築」講座紀錄

由冠德玉山教育基金會與boven雜誌圖書館共同合作的「Better Life閱讀計畫」,希望藉由閱讀的探索和引導,啟發更多對於生活的靈感與想像。在春暖花開的周末時刻,特別邀請有「都市偵探」別名的李清志,以「光與建築」為題,與參與的讀者一同遨遊旅行世界,造訪建築空間中的觀察,分享光與建築之間微妙的互動依存。

教堂建築中感受光的神聖

出版過《靈魂的場所》、《怪獸大阪》、《美感京都》等多本著作的李清志,長年對於全球的經典與當代建築、鐵道、城市規畫有非常深刻的細膩觀察,透過行腳旅行所及的據點和眼光,分析出全球頂尖建築、建築師如何透過實體的建築量體,捕捉無形光影的魅力。

從西洋的建築史記軸線中可嗅出,在聖經中即寫到「神就是光」,因此光與宗教建築的關係密不可分,其中,李清志認為最能展現光影魅力的莫過於哥德式教堂。以科隆大教堂和巴黎聖母院為例,透過垂直高聳的拔尖向上造型,佐以許多宛如人體骨骼的支撐結構,加上設計於兩側開設大型的迎光窗戶和中央的圓形玫瑰窗,當人們仰頭向上時,除了感受神聖的祝禱祈福之外,也感受光影灑落移轉變化之間的詩意與戲劇性。

透過建築為光影架設舞臺

進入當代之後,現代建築之父柯比意(Le Corbusier)的廊香教堂,藉由巨大宛如修女帽子的屋頂,與建築本體之間的縫隙,搭配牆上少數小型的開口,讓光以滲入的方式進入室內,感受光從四面八方湧入的沉浸感,以強烈方式將建築的情感傳遞至人心。

柯比意對於光的見解,日後也深深影響日本建築師安藤忠雄,他曾說過:「一個人真正的幸福不是待在光明之中,從遠處凝望光明,朝它奮力奔去,就在那拼命忘我的時間裡,才有人生真正的充實。」安藤忠雄日後一系列清水模教堂建築,更進一步呼應日本傳統對於陰翳美學的追求,展現光在牆上嬉戲的曼妙變化。

李清志也分享,在建築材質中最能與光產生互動的莫過於玻璃,而提到玻璃屋,由現代主義大師密斯・凡德羅(Ludwig Mies van der Rohe)在芝加哥近郊以玻璃所打造的牧場式平房「Farnsworth House」,被喻為20世紀最具代表的建築物之一,將建築體與光之間的互動流瀉表現到最極致。

最後,現場有觀眾提問「Less is More少即是多」的建築哲學概念,以及對於台灣建築的想法。對此,李清志表示:「隨著年紀的增長,慢慢懂得取捨生活的物質慾望,儘管空間簡約,但生活精神卻充滿著豐富的層次。而在疫情期間尚未能出國時,不妨將自己當個外國人,甚至是外星人造訪台灣,透過不同的角度發現台灣的多元與美好。」

 

Text/Thomas
Photo/冠德玉山教育基金會、Y.H.C、達志影像、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原文出自 居心誌


 

//延伸閱讀//

【2022 BETTER LIFE閱讀計畫】「酒香巡遊中歐匈牙利美景」活動紀錄

【2022 BETTER LIFE閱讀計畫】「鄉鎮CEO」講座紀錄

 

回應
0

Leave a reply